目錄
解決新手卡關的第一步:選對品,才有機會賣得動
許多剛踏入電商領域的新手,在經營蝦皮初期最常遇到的第一個難題,就是:到底要賣什麼?
商品選錯,不僅會影響銷量,更可能造成庫存積壓與資金浪費。與其憑「感覺」選品、照著別人熱賣品盲目跟風,不如從一開始就學會科學化、系統化的選品策略。
這篇文章將帶你掌握蝦皮新手最實用的三種選品方式,並介紹如何進行「選品三大核心分析」,幫助你避開選品誤區、提升銷售成功率!
三種實用的蝦皮選品方式:從感覺派升級為策略派

運用數據及經驗作為選品條件可以幫助策略化的銷售行為 (圖片來源 : unsplash)
▶ 方式一:數據選品 — 以需求為導向,做有機會賣的商品
所謂「數據選品」,就是透過具體的數據指標,分析市場上哪類商品有搜尋、有流量、有需求。
你可以利用以下工具與方式:
蝦皮搜尋量觀察:在蝦皮輸入關鍵字,查看關聯字與自動推薦的熱門搜尋
第三方工具(如 DataSpark、SellerCenter 數據):掌握某品類的熱門關鍵字與熱銷排名
同業賣場觀察:研究同品類賣場的熱賣商品與價格策略
▌選品小提醒:參考同業熱賣商品時,不要完全照抄,因為每個賣場的經營風格、客群定位都不同。你應該從別人賣得好的產品中找靈感,再根據你自己的賣場屬性做出調整。
▶ 方式二:興趣選品 — 從喜好出發,但要保有市場驗證
很多人會希望經營自己喜歡的產品,這是很好的出發點。但如果你的興趣偏冷門(如特定手作材料、小眾玩具),又沒有自帶流量(如 KOL、KOC 的粉絲支持),那麼只靠興趣選品可能很難賣得動。
▌建議做法:
初期以「少量多款」的方式小量測試自己喜歡的商品
與大眾市場需求結合,找出興趣與大眾需求的交集
將興趣視為品類方向的輔助判斷依據,而非唯一選擇標準
興趣選品最理想的情況,是當你對商品本身夠熟悉、夠熱愛,就更有機會把內容、行銷、差異化做得比別人更有感,也更能吸引相同喜好的人。
▶ 方式三:場景與商品關聯選品法 — 打造能逛、能搭配的賣場
這是我們團隊與學員長期實測後,最穩定、最能打造高黏著度賣場的選品方式。
▌操作方式如下:
先定義你的主力場景分類:像是生活用品就可以切分成「客廳」、「臥室」、「廚房」、「衛浴」
每個場景衍生對應商品類別:例如臥室可能有收納盒、床包、芳香擴香等
進一步打造關聯性商品組合:如賣床包就順便推抱枕套、同色系拖鞋等延伸商品
這樣做的好處:
客戶在逛賣場時,能連續看到相同風格的商品
提升賣場的整體感與專業度
增加「順手加購」、「搭配購買」的機會,有助提升客單價
客人在你的賣場能不能「一直逛下去」、「多買一點」,往往取決於你商品之間的關聯性設計得夠不夠好。

思考消費者對於一個場景中對商品需求之間的關聯性 (圖片來源 : unsplash)
選品三大核心分析:提高成功賣出的機率
確定了選品方向之後,還需要進行「選品三大分析」,幫助你檢視商品是否具備銷售潛力:
1. 搜索量分析
了解市場是否有搜尋需求,可先利用蝦皮搜尋欄觀察聯想詞,再搭配第三方工具分析精準數據。
2. 熱銷排名觀察
觀察同類別中哪幾個商品經常出現在熱銷榜,研究他們的價格、圖片、文案、評價,找出「為何他們賣得好」。
3. 價格與競爭力分析
你預計銷售的商品,是否在價格上具備競爭優勢?同樣類型的產品在市場上的競價區間為多少?如果不是最低價,你是否提供了足夠的附加價值或差異化?
這套「選品三核心」能讓你避免「覺得這東西好像會賣」的主觀判斷,而是用理性數據去預判商品的市場反應。
選品不是靠靈感,是靠邏輯與驗證
選品決定了你蝦皮賣場的發展方向,初期若能建立正確的選品邏輯,不僅能降低庫存風險,更能加速你找到真正有市場價值的商品。
在我們的《蝦皮營收成長營》課程中,將會深入帶你拆解這三種選品策略與選品三核心,幫助你建立可複製的選品邏輯,讓賣場營運從「憑感覺經營」轉變為「有策略、有數據依據」的長效經營模式。
👉 想知道你的選品方向是否正確?
👉 想學會用數據思維選出熱賣商品?
歡迎私訊我們詢問最新課程資訊,或點擊連結查看詳細資訊:https://mofans2020.us/shoppost/emma
選品做對,營收就對。從現在開始,讓你不再為「賣什麼」煩惱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