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錄
「 營業額再高,都不會比現金流來得重要 」
創業的首要目標是公司能在市場上存活下來,但是有許多新手創業家為了提高營業額、快速擴張事業體,在開發業務的時候產生多筆應收帳款,讓公司處於「沒有收到實際帳款,卻要不斷為這些業務內容增加人力、倉儲與進貨等費用的危機之中」,導致現金入不敷出,最後黑字倒閉、慘澹收場。
以 Harry 經營的電商品牌來說,即便我年營收破千萬,也不會將資金全部壓在同款熱門商品上,而是抓準商品的週轉率,在適當的時間點進適當的貨量,不只能降低囤貨的風險,還能減少對倉儲空間的需求,甚至能避免掉缺貨的問題,如此一來,我能活用的資金不會因為事業體擴大而減少,而且還能握有足夠的流動現金,讓我在資金的調度上更為靈活,不至於週轉不靈而導致公司營運中斷。
如果你也想讓公司的資金能靈活使用,而企業體能穩定成長的話,一定要記住兩個觀念:
讓人力保持精實狀態
雖然初期創業的時候,會因為營業額提高而對人力產生需求,但這個時期不應該急著找正職員工,而是列出你的需求清單,搞清楚這些交辦事項的難易度。如果是簡單且重複性高的工作,可以找兼職的工讀生,如果是技術含量較高的工作,就把工作外包出去,等公司趨於穩定之後再找正職會是更好的選擇。
嚴格管控成本和利潤的佔比
如果我手上有兩間同產業的公司,因為錢多所以想送你一間,你會想要年營收 1,000 萬的 A 公司,還是年營收 3,000 萬的 B 公司呢?我想多數的新手創業家都會直接選擇 3,000 萬的 B 公司,但有經驗的創業者不會立刻做出選擇,而是會更進一步地詢問兩間公司的淨利率是多少?
原因很簡單,雖然 B 公司的事業體比較大,但營運風險也會比 A 公司大,最重要的是「 B 公司能賺到的錢不見得比 A 公司多 」。舉例來說,我在經營 A 公司的時候是採取精實狀態,會嚴格管控人事、廣告、庫存、倉儲等支出成本,所以我的淨利可以高達 50% – 55% ,而我經營的 B 公司雖然年營收有 3,000 萬,但是對人力、廣告、庫存、倉儲的需求相對也比較高,所以淨利率會不增反減,可能會下降至 15% – 20% 左右。兩間公司的利潤換算下來, A 公司每年的淨利是 500 萬至 550 萬之間,而 B 公司的淨利潤是 450 萬至 650 萬,如果是你,你還會選擇經營 B 公司嗎?
不是說高營收就沒有好處,起碼在貸款方面有很大的優勢,對品牌來說也有很多可以發展的可能性,例如延伸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生產線、有自己的品牌設計師,但營收增加就會提高風險,所以在發展之前,先想想你要的是什麼?而不是一股腦的衝高營業額。
最後Harry想說的是「 創業成功的機率有50%,剩下的50%是市場來決定 」把握你能做的事情並且做到最好,剩下的就讓市場來磨練我們。
想聽我說更多,現在就來看這支影片: